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ISSN 1001-8255   CN 31-1243/R   ZYGZEA

过刊目录

  • 全选
    |
    化学药物与合成技术 Chemical Drug & Synthetic Technology
  • 化学药物与合成技术 Chemical Drug & Synthetic Technology
    余倩盈1,2,刘 育1,2,姚 凯1,2,李建其1,2,王 冠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邻氟苯乙酮经溴取代得2- 溴代邻氟苯乙酮,经丙二腈取代、酸化闭环得2- 氯-5-(2- 氟苯基)-1H- 吡咯-3- 腈,经脱氯、镍催化氢化得5-(2- 氟苯基) 吡咯-3- 甲醛,与吡啶-3- 磺酰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5-(2- 氟苯基) -1-( 吡啶-3-磺酰基) -1H- 吡咯-3- 甲醛,与甲胺盐酸盐经还原氨化后与富马酸成盐得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富马酸沃诺拉赞,总收率25.5% ( 以邻氟苯乙酮计),纯度99.8%。
  • 化学药物与合成技术 Chemical Drug & Synthetic Technology
    金 鑫,计 立,陈文霞,钱 武,沈大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 苄氧基乙醇为原料,经Appel 溴代反应、缩合、还原、乙酰化、脱保护及溴化得关键中间体2-(2- 溴乙基) -1,3- 丙二醇二乙酸酯,与2- 氨基-6- 氯嘌呤缩合,经结晶纯化得9-(4- 乙酰氧基-3- 乙酰氧甲基丁基)-2- 氨基-6- 氯嘌呤,还原脱氯得泛昔洛韦( 总收率32% ),也可水解得喷昔洛韦( 总收率37%,以2- 苄氧基乙醇计)。所有中间体和产物纯化简单,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
  • 化学药物与合成技术 Chemical Drug & Synthetic Technology
    狄庆锋, 徐 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间二氯苯与氯乙酰氯经傅- 克酰基化反应得2,2′,4′- 三氯苯乙酮,在(S)-2- 甲基-CBS 催化下经硼烷-N,N- 二乙基苯胺还原得(S)-2- 氯-1-(2,4- 二氯苯基) 乙醇,与甲磺酰氯反应得(S)-2,4- 二氯-α-( 氯甲基) 苯甲醇甲磺酸酯,再与咪唑-1- 基乙腈和二硫化碳反应得卢立康唑,总收率约30%。改进后的工艺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 化学药物与合成技术 Chemical Drug & Synthetic Technology
    陈 帅, 王雪颖, 武玉峰, 刘广志, 孟庆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氯化锂促进的仲丁基氯化镁与正丁基锂混合物作用下,2-(5- 溴-2- 氟苄基) 苯并噻吩与2,3,4,6- 四-O- 三甲基硅基-D- 葡萄糖酸内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再脱保护得(3R,4S,5S,6R)-2-[3-( 苯并[b] 噻吩-2- 基甲基)-4- 氟苯基]-6- 羟甲基-2- 甲氧基-α-D- 吡喃葡萄糖苷,经还原、酰化、重结晶得(1S)-1,5- 脱水-1-C-[3-( 苯并[b] 噻吩-2- 基甲基)-4- 氟苯基]-2,3,4,6- 四-O- 乙酰基-D- 葡萄糖醇,再经水解得伊格列净,总收率43%。
  • 化学药物与合成技术 Chemical Drug & Synthetic Technology
    赵 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Boc-4- 哌啶甲醇发生氧化反应得1-Boc- 哌啶-4- 甲醛,与2- 硝基苯胺发生还原- 闭环反应得4-(1H- 苯并[d] 咪唑-2- 基) 哌啶-1- 羧酸叔丁酯,与2- 氯乙基乙醚发生烷基化反应,再经水解得合成比拉斯汀的重要中间体1-( 2- 乙氧基- 乙基)-2- 哌啶-4- 基-1H- 苯并咪唑,总收率约73%。
  • 化学药物与合成技术 Chemical Drug & Synthetic Technology
    徐 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二甲胺基吡啶(DMAP) 催化下,由不同的取代苯甲醛与水合肼、乙酰乙酸乙酯、丙二腈经水中一锅法四组分反应制得系列二氢吡喃并[2,3-c] 吡唑衍生物,并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与现有合成方法相比,本方法的优点是催化剂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品收率高且纯度高,符合绿色化学的需求。同时将合成得到的12 个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 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生物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MCF-7 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a、1c、1f、1i 的活性最好,IC50 值分别达到27、31、111 以及68 μmol/L,为抗肿瘤药物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
  • 化学药物与合成技术 Chemical Drug & Synthetic Technology
    刘盼和, 袁建勇, 胡叶敏, 王 敬, 李雁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苯妥英钠(A) 结构基础上设计了模型B 作为新型的钠离子通道配体,合成9 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 1a ~1i),并选用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PC3)、人乳腺癌细胞(MCF-7、MDB-MB-231 和MDB-MB-453) 和上皮细胞(926)进行体外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a、1b 和1c 具有良好的体外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活性;1e 具有良好的体外抗乳腺癌细胞选择性。
  • 微生物药物与生物技术 Microbial Medicine & Biotechnology
  • 微生物药物与生物技术 Microbial Medicine & Biotechnology
    仉 蕊, 陈 羽, 刘华松, 徐 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 技术从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hlei) 基因组中扩增出亮氨酰-tRNA 合成酶基因leu RS,依次克隆入pMD19-T Simple 克隆载体及pET28a(+) 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 中表达。表达产物用Ni2+ 螯合的HisTrapTM HP 亲和色谱纯化,测定纯化所得目的蛋白的酶活力。结果显示,经PCR 扩增得到2.8 kb 的DNA 片段,重组质粒pET28a(+)-leu RS 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构建正确。SDS-PAGE 显示,有与目的蛋白大小相当( 相对分子质量约1.10×105) 的蛋白质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32.8%,纯化后的蛋白质纯度达93.8%,酶活力为13.2 u/ml。
  • 微生物药物与生物技术 Microbial Medicine & Biotechnology
    陈吉业, 朱星娜, 曹丽军, 申 蕊, 郭怀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联用褐藻胶降解物(ADP) 与头孢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抑制活性。在不同条件下酸降解褐藻胶得到ADP-1、ADP-2、ADP-3 和ADP-4,分别与6 种头孢类抗生素联用。以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为受试对象,采用96 孔板倍比稀释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通过计算抑菌率评价ADP 与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抑制耐药菌的效果。结果表明4 种ADP 与头孢类抗生素联用后,抑菌率大多提高到80%以上,尤其是头孢拉定与ADP-3 联用后,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率提高了116 倍。结果提示ADP 可进一步开发成为抗菌增效药物。
  • 中药与天然药物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Natural Drug
  • 中药与天然药物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Natural Drug
    颜仁杰1,乐心逸1,于安伟2,孔德云1,吴 彤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鼠高血脂症为模型,筛选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得到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 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的活性部位。对该活性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活性部位和含药血清样品,检测到含药血清中有12 个入血成分,其中6 个为代谢产物,6 个为原型成分。主要入血原型成分为异奥卡宁-7-O-β-D- 吡喃葡萄糖苷(1)、(Z)-6,7,3',4'- 四羟基橙酮-6-O-β-D- 吡喃葡萄糖苷(3) 和马里苷(4)。经金黄地鼠高血脂模型筛选,结果显示1 能显著降低动物血清中的TG、总胆固醇(CHOL) 和LDL-C 含量,4 能显著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 水平。研究表明二氢黄酮类和查尔酮类化合物是两色金鸡菊中的降血脂活性成分。
  • 中药与天然药物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Natural Drug
    刘 欣, 黄春跃, 杨义芳, 徐云峰, 赵建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丹莪妇康煎膏的HPLC 指纹图谱。采用Welch Ultimate XB-C18 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 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0 ~ 60 min) 和254 nm(60 ~ 110 min)。将10 批丹莪妇康煎膏的HPLC 指纹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 版,对共有峰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通过比对对照品和药材的色谱保留时间与UV 特征吸收,对主要特征峰进行归属指认。结果,10 批丹莪妇康煎膏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8。
  • 中药与天然药物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Natural Drug
    海 平, 王慧春, 骆桂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十味沉香丸中的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并结合急性动物试验评价本品的安全性。采用Waters Sunfire 色谱柱,以甲醇∶ 0.15%三乙胺溶液( 以冰乙酸调至pH 6.3)(25 ∶ 75)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线性范围为5 ~ 100 和10 ~ 100 μg/ml,回收率为97.35% (RSD 0.48% )、97.47% (RSD 0.55% )。6 批二十味沉香丸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范围为0.042 2 ~ 0.235 1 mg/g 和0.067 4 ~ 0.524 2 mg/g。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测得本品的最大给药量为30.7 g/kg,相当于拟推荐成人日口服剂量的230 倍。表明本品单次给药后,安全风险较小。
  • 药物制剂 Pharmaceutics
  • 药物制剂 Pharmaceutics
    王 兵,张 桦,陈 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拉伸性能和溶化时间为指标筛选处方,制备了以聚乙烯醇(PVA) 和玉米淀粉为成膜材料的苯甲酸利扎曲普坦速溶膜剂,并进行体内外评价。采用不同方法测定溶化时间,结果均表明其体外溶化迅速,并在Beagle 犬口中能在20 s 内完全溶化。使用桨法和漏槽式溶出仪法测定其体外溶出特性,结果均显示40 ~ 45 s 时的溶出率达80%以上,1 min 内完全溶解。鉴于膜剂的独特性质,以溶出度来评价速溶膜的溶化性能更为科学,其中漏槽式溶出仪法重现性更好、区分力更大,适合膜剂体外溶出性能的评价。Beagle 犬体内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口服自制速溶膜剂与灌胃同剂量的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溶液具有相似的药动学性质,本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5±11.4)%。
  • 药物制剂 Pharmaceutics
    郝贵周1,范 锋1,商庆节2,冯 中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微丸丸芯,再以流化床技术用乙基纤维素包缓释衣,最后装填胶囊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以原研制剂异乐定为对照,对比二者在水、0.1 mol/L 盐酸、pH 4.5 乙酸盐缓冲液、pH 6.8 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曲线的相似性。根据得到的相似因子( f2) 判定二者的体外释放行为相似。进一步比较自制缓释胶囊和原研制剂在Beagle 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显示,两种制剂在Beagle 犬体内的tmax、cmax 和AUC0 → 24 h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自制缓释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6%。
  • 药物制剂 Pharmaceutics
    姚秋娥, 石三军, 周 敏, 卢来春, 赵 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磷脂复合物提高维生素C( 1) 的脂溶性和稳定性。以复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得到1 磷脂复合物(SPC-1) 的制备工艺为:将投料质量比为12 ∶ 1 的大豆磷脂和1 溶于反应溶剂无水乙醇中,使1 浓度为1 g/L,于45 ℃反应1 h。照优化工艺制备的SPC-1 复合率高达92.5%。进一步采用紫外(UV)、红外(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 射线衍射(XRD) 等方法进行表征,并考察了1 及其复合物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1 磷脂复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均比1 原料药高。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基于SPC-1 的固体脂质纳米粒(SPC-1-NPs),其包封率为(56.6±0.6)%,显著高于1 固体脂质纳米粒(1-NPs) 的包封率[(6.8±1.0)% ]。体外试验显示,1 原料药、SPC-1、1-NPs 和SPC-1-NPs 对黑素瘤癌B16F10 细胞的IC50 值分别为115.41、11.49、8.03 和2.73 μg/ml,可见SPC-
    1-NPs 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
  • 药物制剂 Pharmaceutics
    严相平, 周方泰, 谢 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奥美沙坦酯在水、0.1 mol/L 盐酸、pH 4.5 乙酸盐缓冲液和pH 6.8 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饱和溶解度,确定在pH 6.8 介质中能满足漏槽条件。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奥美沙坦酯片处方工艺中乳糖与微晶纤维素比例、黏合剂浓度、压片压力和原料药粒径对片剂在pH 6.8 介质中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原料粒径对溶出度的影响最关键,需控制粒径d(0.9)、d(0.5) 和d(0.1) 小于10.0、3.5、0.6 μm。并且,包衣( 增重约2.8% ) 前后,片剂的溶出行为无明显变化。小试和中试产品在上述4 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 傲坦) 相似。
  • 药物制剂 Pharmaceutics
    曹 悦, 马 莉, 张 庭, 崔京浩, 曹青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湿法制粒制备片芯,再包缓释衣层得到帕利哌酮缓释包衣片。以pH 1.0 盐酸中自制缓释片与原研制剂( Invega®) 释放曲线的相似度为指标,优化了片芯的骨架材料和pH 调节剂种类、缓释包衣层组分和包衣增重。结果确定的优化处方为:片芯中羟丙甲纤维素E6 与K100 的比例为2 ∶ 1、加入磷酸二氢钠为pH 调节剂,缓释衣层中缓释材料Kollicoat® SR 30D 与致孔剂Kollicoat® IR 比为85 ∶ 15( 固体物料质量比)、包衣增重为6%。在pH 1.0 盐酸、pH 4.0 乙酸盐缓冲液、pH 6.8 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中,优化的自制缓释片与原研制剂( Invega®) 释放曲线相似因子分别为60、59、61 和67。可见,二者的体外释放行为基本相似。
  • 药物制剂 Pharmaceutics
    周 缘, 陈 岚, 陆向云, 薛 俊, CHAN Hak-Kim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OsmohalerTM 装置,研究了3 种具有不同格栅结构和格栅安装位置的粉雾剂吸入器的雾化性能。在60 L/min气流流量下,使用多级液体撞击器(multistage liquid impinger,MSLI) 评价了模型药物甘露醇粉末的分散效果;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模型分析了装置中流场和颗粒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3 种装置具有基本相同的分散机制,但雾化性能有差异。对原装置内部格栅结构及材质的修改,造成了颗粒在装置中的残留增多、微细粒子剂量(Fine Particle Dose,FPD) 降低;在出口处设置的格栅并没有明显提高颗粒的分散及沉积效果。同时,通过体外沉积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还观察到,MSLI 前三级的沉积量变化趋势与相对应的微细颗粒在装置出口处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药理与临床 Pharmacology & Clinic
  • 药理与临床 Pharmacology & Clinic
    毋海兰, 马智宇, 张淑秋, 钟大放, 陈笑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braxane®)、胶束化紫杉醇(Genexol®-PM) 和紫杉醇注射液(Taxol®) 在大鼠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的差异,并考察冻- 融处理对其中游离紫杉醇测定的影响。雄性SD 大鼠静脉注射紫杉醇制剂,采集给药后2和4 h 血浆样品,经3 次-70 ℃冻- 融,用快速平衡透析(RED) 法处理。以多西他赛为内标,建立了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游离紫杉醇浓度。结果表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胶束化紫杉醇在大鼠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高于紫杉醇注射液的游离药物浓度。血浆样品冻- 融3 次后不影响游离药物浓度的测定(P>0.05)。
  • 药品分析与质控 Analysis & Quality Control
  • 药品分析与质控 Analysis & Quality Control
    徐明明,郑璐侠,王自强,邵 泓,陈 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HPLC 法和磷测定法测定注射用核糖核酸的含量,并与现行标准中紫外吸收系数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比较,以评价现行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HPLC 法采用Zorbax SB-Aq 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4 种核苷酸和4 种核苷线性关系良好。磷测定法是将有机磷水解成无机磷后测定,重复测定的RSD 为0.6%。3 种方法的比较结果提示,现行标准中缺少对核糖核酸片段长短、杂蛋白和苯酚残留的控制要求,不能保证紫外吸收系数法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 药品分析与质控 Analysis & Quality Control
    李佩杰, 彭启灯, 胡 刚, 耿 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氟康唑中的4 种光学异构体。采用Daicel Chiralpak IC 手性柱,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醇(85 ∶ 1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4 种光学异构体均在0.5 ~ 120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 99.2%,RSD<1.50%。
  • 药品分析与质控 Analysis & Quality Control
    张建礼, 高 莹, 张 莉, 刘文坤, 张 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格瑞洛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使用Agilent Zorbax SB-C18 色谱柱,以1.0 mol/L 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 3.0) ∶乙腈(90 ∶ 10) 为流动相A,1.0 mol/L 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 3.0) ∶乙腈(30 ∶ 70) 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2 nm。替格瑞洛及其各有关物质(A ~ K) 分离完全。有关物质A、D、E、F、G、H、I、J 和K 在各自定量限浓度至1.5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有关物质B 和C 在各自定量限浓度至3.0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1%~ 108.0%,RSD 为0.83%~ 4.54%。
  • 药品分析与质控 Analysis & Quality Control
    李清艳, 乔 湜, 刘国如, 于红燕, 崔玉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的氢氯噻嗪(1)、防己诺林碱(2)、粉防己碱(3)、芦丁(4)、金丝桃苷(5)、氯氮?(6) 和异丙嗪(7)。采用Acquity UPLC HSS C18 色谱柱,以水∶甲醇( 均含0.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结合正负离子分段扫描。2、3、6、7 采用正离子模式,1、4、5 采用负离子模式。1 ~ 7 分别在0.770 ~ 48.650、0.090 ~ 5.360、0.110 ~ 6.560、0.009 ~ 0.534、0.020 ~ 1.248、0.391 ~ 25.000 和0.800 ~ 50.800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6%~ 105.3%,RSD 为2.6%~ 4.3%。
  • 药品分析与质控 Analysis & Quality Control
    唐德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 波长切换法测定银桔利咽含片中的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和苦玄参苷IA。采用Agilent TC-C18 色谱柱,以乙腈(A) ∶ 0.2%磷酸(B) 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切换波长检测:327 nm(0 ~ 12 min) 测定绿原酸、342 nm(12 ~ 25 min) 测定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264 nm(25 ~ 50 min) 测定苦玄参苷IA。这4 个化合物分别在6.0 ~108.0、1.0 ~ 18.0、1.4 ~ 24.5 和0.9 ~ 16.6 μg/ml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5%、99.31%、99.46%和99.30%,RSD 分别为1.4%、1.6%、1.1%和1.4%。
  • 综述与专论 Review
  • 综述与专论 Review
    袁春平, 时 晔, 王 健, 侯惠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连续制造作为先进生产模式应用于其他行业多年,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现代制药 产业也面临从传统的批式生产向连续制造模式转型的机遇与挑战。连续制药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将各个单元操作过 程进行高集成度的整合,增加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流动,原辅料和成品以同样速率输入和输出,实施过程分析技术 (PAT)来保证最终产品质量。本文简述了口服固体制剂连续制造的概念与特点,综述了目前连续制药在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状况,以及我国发展连续制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综述与专论 Review
    冯地桑, 陈龙楷, 权桂兰, 潘 昕, 吴传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胃肠道消化酶的降解作用和肠道上皮组织的低通透性,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一直偏低。本文介绍了微粒在人体胃肠道的转运机制,并概述了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口服微球进入胃肠道后可靶向到派尔集合淋巴结,通过跨膜转运等方式被吸收进入体循环。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给药系统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策略有以下几种:利用特定的载体材料制备结肠靶向、生物黏附等功能性微球;加入酶抑制剂或吸收促进剂;制备具有多重功能的组合型口服微球系统。
  • 药物合成路线图解 Graphical Synthetic Route
  • 药物合成路线图解 Graphical Synthetic Route
    吕训磊1,2,郝 群2*,周伟澄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物合成路线图解 Graphical Synthetic Route
    葛维娟, 孟 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药学管理与信息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 药学管理与信息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陶秀梅, 江德元, 郭卫东, 黄 蕾, 董江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FDA 以临床需求为核心,通过不断创新药物审评、审批模式加快创新药物的上市进程。在已有的“标准审评”、“加速审评”、“快速通道”和“优先审评”等加快审评、审批模式的基础上,2012 年提出了“突破性治疗药物”(BTD)的管理思路。本文通过对向FDA 申请“突破性治疗”药品的特点进行分析,系统阐述FDA“突破性治疗药物”的管理思路和措施,以期对我国创新药审评审批管理提供借鉴。
  • 药学管理与信息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潘 琪, 邢梦雪, 王 隽, 史彦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新常态下浙江省医药工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现存问题与不足加以阐述,并提出了浙江省医药工业发展措施的对策建议,对推进浙江医药工业的加速发展,推动浙江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 药学管理与信息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刘玲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