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ISSN 1001-8255   CN 31-1243/R   ZYGZEA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论文
    刘海波, 李 明, 闫美含, 何 军, 王哲烽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6): 777-782.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6.005
    对司巴生坦 (1) 的合成方法进行优化。4- 溴 -3- 甲基苯甲腈 (2) 经自由基反应、亲核取代、氰基还原和 Miyaura 硼化 反应后,得 3-( 乙氧基甲基 )-4-(4,4,5,5- 四甲基 -1,3,2- 二氧硼杂戊烷 -2- 基 ) 苯甲醛 (6);2- 溴苯磺酰氯 (7) 与 3- 氨基 -4,5- 二甲基异 唑 (8) 缩合,再保护仲胺得到 2- 溴 -N-(4,5- 二甲基异 唑 -3- 基 )-N-[(2- 甲氧基乙氧基 ) 甲基 ] 苯磺酰胺 (11); 6 与 11 经 Suzuki 偶联反应得 N-(4,5- 二甲基异 唑 -3- 基 )-2'-( 乙氧基甲基 )-4'- 甲酰基 -N-[(2- 甲氧基乙氧基 ) 甲基 ][1,1'- 联苯 ]-2- 磺酰胺 (12);12 再经过还原、溴化、缩合和脱保护反应,得目标产物 (1)。总收率约 43.25% ( 以 2 计 ),纯度 99.5%。优化后的路线避免了危险、有毒试剂 ( 正丁基锂、四溴化碳 ) 的使用,简化了纯化方式。
  • 专论与综述
    江芷萱, 贾瑞沂, 丁源, 陆伟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10): 1307-1317.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10.001
    胶质母细胞瘤(GBM) 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脑部肿瘤,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GBM 经常规治疗后易复发, 且耐药患者预后情况不佳。小干扰RNA(siRNA) 能通过沉默特定基因、下调蛋白表达而产生疗效,可作为常规治疗的补 充,进一步抑制GBM 的发展进程。文章阐述了siRNA 递送入脑的困境、siRNA 治疗GBM 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5 种用 于GBM 治疗的siRNA 非病毒递送系统,以期为siRNA 在GBM 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刘长春, 周鑫鑫, 仇玉婷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10): 1359-1364.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10.007
    报道了Janus 激酶1/2(JAK1/JAK2) 抑制剂莫洛替尼(1) 的合成新路线,仅包含3 步反应。以4- 乙酰基苯甲酸乙酯(2) 为起始原料,与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尿素缩合环化得到4-(2- 氧代-1,2- 二氢嘧啶-4- 基) 苯甲酸 乙酯(3)。3 与4- 吗啉基苯胺(4) 在六氟磷酸苯并三唑-1- 基- 氧基三吡咯烷基磷(PyBOP) 和1,8- 二氮杂双环[5.4.0] 十一碳-7- 烯(DBU) 作用下胺化,得到4-[2-[(4- 吗啉基苯基) 氨基] 嘧啶-4- 基] 苯甲酸乙酯(5)。5 最后在氧气和叔丁醇钾存在下, 与氨基乙腈经酰胺化得到目标产物1。纯度99.5%。该路线步骤少,总收率高(70%以2 计)。
  • 杨茜, 李慧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6): 743-749.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6.001
    无定型固体分散体是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有效策略之一,应用前景广泛。但由于存在固态物理稳定性, 即“老化”的问题,会影响药物的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给无定型固体分散体制剂的开发带来了较大挑战。固态物理稳定 性易受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贮存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讨论了无定型固体分散体制剂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 量控制,以期为其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王思凯, 宋胜杰, 马良秀, 贺志良, 李坚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7): 909-918.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7.003
    依度沙班(1) 是口服凝血因子Ⅹ a(F Ⅹ a) 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接受下肢整形外科术后并发的静脉血栓栓塞。 根据逆合成分析,1 主要由3 个关键中间体组成,分别为[(1R,2S,5S)-2- 氨基-5-( 二甲基氨基甲酰基) 环己基] 氨基甲酸叔 丁酯(2),5- 甲基-4,5,6,7- 四氢噻唑并[5,4-c] 吡啶-2- 羧酸(3),2-[(5- 氯吡啶-2- 基) 氨基]-2- 氧代乙酸乙酯(4)。其中, 2 的顺环己二胺片段和3 的噻唑环片段合成难度较高。文章归纳整理了以叠氮盐( 酯)、光延反应、Burgess 试剂和其他起 始原料合成顺环己二胺片段的方案,以单氰胺和硫磺、Asinger 反应、格氏试剂和三氯乙酮鎓盐合成噻唑环片段的方案,并 简要点评了相应的优缺点。
  • 专论与综述
    张仲奎, 王淑珍, 张乃华, 鹿晓东, 张贵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5): 612-619.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5.003
    莱博雷生(1) 是一种用于治疗失眠症的食欲素受体拮抗药。该药物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存在2 个手性中心及1 个 环丙烷结构,化学合成有一定的困难。文章从如何构建手性环丙烷的角度,以3- 氟苯乙腈(5)、2- 溴-5- 氟苯乙酸(20)、2-(3- 氟苯基) 乙酸烯丙酯(23) 或3- 氟苯乙酸甲酯(30) 为起始物料,对1 的合成路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进行了相应的机制解析。
  • 专论与综述
    刘璇, 朱晶晶, 陈正, 王月莹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6): 770-776.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6.004
    鉴于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组胺 2 受体拮抗药、抗微生物药和抗糖尿病药等药品中陆续发现亚硝胺类杂质, 全球药品监管机构明显加大了对该类杂质的监管力度。各国药品监管机构陆续颁布了相应的指南性文件,制定了风险评估 方法,提出了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的控制策略。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指南性文件,对亚硝胺类杂质进行 控制。但实际工作中,对于化学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的产生途径、风险评估和控制策略等尚存难点。文章主要介绍了化学 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形成的亚硝化途径和可能原因,及该类杂质分析方法的总体要求,同时总结了各国药品监管机构提出 的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的风险评估及控制策略,为亚硝胺类杂质的进一步研究和控制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胡阳阳, 罗华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5): 593-603.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5.001
    微流控芯片在药物递送、即时检测、细胞分选和器官芯片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文章以微流控芯片在皮肤相关 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微流控芯片中微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芯片的制造材料和构成,以及微流控 芯片在药物经皮递送系统开发、经皮检测和皮肤病建模中的应用,以期为经皮递药系统制备、健康监测以及寻找体外 皮肤模型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赵璐卓, 王建新, 盛剑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6): 761-819.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6.003
    口服是目前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口服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起到对药物的增溶、缓控释 等效果,从而实现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增效、减毒或个性化给药。然而,目前药物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优化仍高度依 赖于传统的试错试验和经验数据,既耗时、费力、成本高,又难以预测。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实现口服制 剂处方的高效、系统设计。基于已有的口服制剂实验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建立预测模型,可达到预测口服制剂相关指标和 优化口服制剂处方和工艺参数的目的。文章总结了人工智能辅助口服制剂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对人工智能在口服制剂 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和展望,为人工智能进一步加速药物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李广宝, 张潇, 杜林龙, 贝阮婷, 庞鑫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10): 1343-1349.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10.005
    肺部吸入给药因生物利用度高、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在治疗肺部疾病乃至发挥全身治疗方面展现出较大的临床应 用价值。然而,肺部特殊的生理构造使得药物的递送存在多重屏障。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因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 肺部吸入给药。文章详细介绍了阻碍药物转运的肺部吸入给药屏障以及几种吸入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以期为肺部吸入制 剂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王力, 周丽丽, 刘洋, 邵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7): 887-899.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7.001
    混悬型鼻用喷雾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对于仿制药开发者而言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研究者不仅要按照指导原则 的要求,对辅料用量和制剂特性进行一致性研究,更需要通过分析工具来确定活性药物成分的粒径大小、粒度分布等关键 质量属性的一致性。该文探讨了形态定向拉曼光谱法在研究鼻腔悬浮液粒度分布中的应用。该方法已被美国FDA 批准用于 替代临床终点生物等效性的研究,对降低混悬型鼻用喷雾剂类产品一致性评价的成本、加快其研发速度有重要作用。
  • 药学管理与信息
    刘晓丹, 曾文亮, 成殷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10): 1442-1446.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10.019
    数据完整性一直备受全球制药界关注,因涉及产品质量,其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中国、美国、英国和欧盟对 于数据完整性持续提出了监管新要求。文章分析了数据完整性的基本原则,归纳、总结了各国对于药品生产数据完整性的 要求,汇总了药品生产企业关于数据完整性缺陷方面的问题,进行举例和深刻剖析,并对生产设备、验证管理和记录管理 等涉及数据完整性的常见缺陷项整改措施提出建议,以期指导药品生产企业提高数据完整性管理。
  • 专论与综述
    余紫依, 郝蕾蕾, 李培强, 翟光喜, 张  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8): 1061-1068.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8.003
    原位凝胶是一种以溶液状态给药,在用药部位迅速发生相变,成为半固体或固体凝胶的新型制剂;并且,能对温度、 光照、pH 值、亲 / 疏水性、离子强度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做出响应。原位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黏附能力以及缓 控释特性,在眼部、鼻腔、口服、透皮、注射以及阴道等多种途径中均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优势。该文结合各种给药途径的特性, 对比了传统剂型与原位凝胶剂的优势和缺陷,介绍了原位凝胶剂在多种给药途径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示了一些已上市 的原位凝胶产品,为原位凝胶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闫梦, 何朝星, 李凤, 王岳恒, 向柏, 邵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5): 629-636.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5.005
    由于超声成像具有非侵入性、相对简便、无电离辐射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超声造影剂在超声成像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通常由软壳或硬壳材料组成,尺寸从纳米到微米不等,功能从最初的成像诊断发展成诊断、治疗一体化模式。 部分上市的超声造影剂( 例如Levovist®、Optison®、Definity® 和Sonovue®) 已在欧洲、亚洲等地区用于临床超声检查。该综 述重点介绍了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以期为新型超声造影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耿英杰, 戚浩龙, 李园, 蔡晓青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8): 1069-1077.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8.00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病因尚不明确,缺少针对性好、安全性高的治疗药物。 近年来,益生菌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在 IBD 的预防和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文章详细阐述了益生菌治疗 IBD 的机制, 汇总了用于治疗 IBD 的常见益生菌属,并对益生菌的应用做了展望,以期为益生菌治疗 IBD 的研究奠定基础。
  • 专论与综述
    胡清源, 芦晓红, 高冬旭, 何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7): 900-908.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7.002
    多肽与蛋白质药物的口服递送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克服胃肠道生理屏障、提高生物利用度是其临床应用的关 键问题。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纳米级无机多孔材料。介孔二氧化硅可调控的粒径、孔径、形态和表面化学的特性, 使其具有作为口服递送多肽和蛋白质载体的潜力。文章综述了阻碍多肽与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的主要屏障,介孔二氧化硅 的特性、合成与表面修饰方法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一些进展,以期为介孔二氧化硅用于口服递送多肽和蛋白药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多肽;蛋白质;介孔二氧化硅;口服给药;研究进展
  • 专论与综述
    闫秋霖, 吴恒乾, 高岩, 王正平, 韩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9): 1186-1192.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9.003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会导致牙齿松动、牙龈萎缩,主要致病菌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等。 基于牙周袋内丰富的血管,局部递送抗菌药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生物利用度。文章重点介绍了已上市的用 于牙周炎治疗的可生物降解局部递药系统,总结了相关药物的处方及制备过程,以期为牙周炎治疗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钱浩, 周伟澄, 蔡正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6): 750-760.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6.002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 (PROTACs) 是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抗肿瘤作用高效且持久、选择性好、毒性 低的特点。文章总结了靶向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BCR-ABL、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4 以及甲基转移酶样 3 等 PROTACs 新药的研究进展。
  • 研究论文
    童颖, 李文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8): 1100-1106.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8.010
    采用激光衍射粒径分析技术测定雾滴粒度分布,采用 SprayVIEW 激光成像系统测定喷雾模式和喷雾形态,比较了 2 类 4 种混悬型鼻喷雾剂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喷雾特性,并对不同厂家鼻喷雾剂喷雾特性的批内、批间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4 种鼻喷雾剂的喷雾雾滴 d(0.5) 均在 27 ~ 51 μm,雾滴粒度分布有一定差异,鼻喷雾剂①的原研药 A 雾滴粒度分布 的批内、批间一致性优于仿制药 B,鼻喷雾剂②的仿制药 D 雾滴粒度分布的批内、批间一致性优于原研药 C。2 类鼻喷雾 剂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喷雾面积有显著性差异,喷雾形态差异较小,喷雾横截面接近圆形,椭圆比为 1.13 ~ 1.41。该研究表明, 鼻喷雾剂仿制药的喷雾特性与原研药存在一定差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喷雾特性的研究和产品比较。
  • 专论与综述
    李 妍, 陶涛, 赵雁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10): 1318-1328.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10.002
    由于人眼存在各种生理和解剖屏障,导致滴眼液等传统局部眼用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不足 5%。而载药角膜接触镜的 生物利用度可高达 50%,并具有释药和矫正视力的双重功能。文章综述了载药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灭菌及质量评价的 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在角膜接触镜载药和释药等方面的优劣,阐述了载药角膜接触镜关键功能属性的评 价方法,以期为推动载药角膜接触镜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陈锐, 许小红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9): 1193-1200.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9.004
    纳米喷雾干燥是一种温和、有效的颗粒制备技术,创新性地采用了压电喷雾机制、层流加热方式和静电粒子收集系统, 具有可调节微粒尺寸、改善溶解度、实现表面修饰等诸多优点,可高产量(90% ) 地获得纳米级颗粒。纳米喷雾干燥仪能 处理的最小样品量可达毫克级。该文从纳米喷雾干燥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色出发,综述了纳米喷雾干燥机的结构和工 作机制,汇总了影响纳米喷雾所得颗粒的处方和工艺参数,对其选择与优化提出建议。
  • 药学管理与信息
    孙雯, 谢金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5): 719-724.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5.017
    欧美围绕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全生命周期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搜集、 整理欧美及我国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监管策略,分析关键点,并进行详细比较和梳理。我国在顶层立法、全生命周期技 术指导原则覆盖范围、监管机构设置及监管模式等方面仍相对薄弱,建议国家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上,对细胞和基 因治疗产品构建集法律法规、指导原则等为一体的监管体系,设立专业咨询/ 评审机构,激励特定疾病的产品研发,并进 一步探索基于产品风险实施差异化管理。
  • 药学管理与信息
    王奇巍, 陈桂良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7): 1024-1031.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7.017
    儿童是药物治疗的特殊群体,儿童与成人的生理特性和药物代谢特点存在差异。随着对儿童用药可及性的重视程度 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适宜制剂亟待开发;而儿童对制剂用辅料的安全性和适宜性有着特殊要求。文章综述了全球主 要国家和地区关于儿童制剂用辅料的监管政策和使用现状。尽管各国对儿童制剂用辅料出台了一些监管政策,但仍存在儿 童频繁暴露于不安全辅料、药品说明书中辅料信息缺乏、儿童制剂可用辅料信息少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完善安全性评 估体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加大创新辅料和创新技术研发的思路,以期促进儿童制剂用辅料的发展,为增进儿童的健康 和福祉作出贡献。
  • 专论与综述
    董文彬, 李慧, 陈一飞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5): 620-628.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5.004
    近年来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发展迅速。类器官具有近生理性、人源性、遗传稳定性、高通量、易操作等优势,与 器官芯片技术结合,可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药物评价、再生医疗等多个领域。类器官技术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包括药效 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等,其中在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中的应用发展较快。文章介绍了类器官技术 及其代表性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综述了国际监管政策和行业发展现状,简介了应用案例,并对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 术用于非临床替代或补充模型的应用和挑战进行了讨论。
  • 专论与综述
    杨晶, 王维青, 安悦, 方任华, 江昌照, 叶金翠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8): 1053-1060.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8.002
    微针是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方式,具有提高药物渗透效率和生物利用度的优势。然而,微针技术在实际临床应 用中面临硬度不足、给药精度差等问题。仿生学是利用自然界生物系统功能和行为基础,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技术系统 的一种科学方法,可有效实现系统间的创新性整合,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思路。目前,仿生微针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 应用,如辅助伤口愈合、外科手术及生理 / 病理监测等。文章汇总了采用仿生学改善微针性能的研究,探讨了仿生微针 的临床发展前景,为微针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 研究论文
    张馨月, 邹文博, 刘伟, 孙春萌, 史继锋, 宁保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5): 698-703.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5.014
    考察往复频率、上下筛网孔径等因素在往复筒法溶出条件下对阿司匹林肠溶片溶出行为的影响,建立了用往复筒法 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溶出度的方法,测定不同处方制剂的体外溶出曲线。用f2-bootstrap 法评价参比制剂和其他处方制剂的 溶出曲线,得到处方A、处方B、处方C 和处方D 的制剂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f2) 分别是81.4、33.5、20.9、 17.9。证明处方A 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相似,处方B、处方C 和处方D 制剂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不相似。将往复筒 法测得的溶出评价结果与篮法进行比较,说明采用往复筒法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溶出行为具有良好的区分力和耐用性,为 往复筒法在药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郭珩, 赖丽红, 裘鹏程, 柳应贵, 张福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10): 1365-1369.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10.008
    为了对西司他丁钠(1) 进行质量控制,合成了EP 11.0 中收载的有关物质B、C 和G,即(Z)-7-[[(2R)-2- 羧基-2- [[(1RS)-1- 甲基-3- 氧代丁基] 氨基] 乙基] 硫烷基]-2-[[[(1S)-2,2- 二甲基环丙基] 羰基] 氨基] 庚-2- 烯酸、(Z)-7-[[(2R)-2- 羧基-2-[(1,1- 二甲基-3- 氧代丁基) 氨基] 乙基] 硫烷基]-2-[[[(1S)-2,2- 二甲基环丙基] 羰基] 氨基] 庚-2- 烯酸和(E)- (2RS)-7-[[(2R)-2- 氨基-2- 羧基乙基] 硫烷基]-2-[[[(1S)-2,2- 二甲基环丙基] 羰基] 氨基] 庚-3- 烯酸。以1 为起始原料, 分别与(E)-3- 戊烯-2- 酮(2) 或4- 甲基-3- 烯-2- 戊酮(3) 经Michael 加成反应,再经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得有关物质B 和 C。用7- 氯-2- 氧代庚酸乙酯(4) 和氨基甲酸苄酯经缩合反应,得到(Z)-7- 氯-2-[[( 苄氧基) 羰基] 氨基] 庚-2- 烯酸乙酯 (5);5 在2,2,6,6- 四甲基哌啶锂条件下双键迁移得(E)-7- 氯-2-[[( 苄氧基) 羰基] 氨基] 庚-3- 烯酸乙酯(6);6 经三甲基 碘硅烷(TMSI) 脱除苄氧基羰基(Cbz),随后与(S)-2,2- 二甲基环丙基甲酸(8) 反应得(E)-7- 氯-2-[[(S)-2,2- 二甲基环丙烷]- 甲酰胺基] 庚-3- 烯酸乙酯(9);9 再与L- 半胱氨酸(10) 反应,经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得有关物质G。3 个有关物质均经 MS、1H NMR 和13C NMR 确证。
  • 专论与综述
    朱罗茵, 梁毅, 叶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10): 1336-1342.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10.004
    微生物污染是制药纯化水应用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微生物可附着在固体表面,通过产生细胞外聚合物而形成生物膜, 从而降低过滤单元的过滤效率,并且可能脱落并进入纯化水分配系统,进而对药品的质量安全构成风险。因此,有必要从 制药纯化水系统中微生物生长的三大要素( 即过滤介质表面积、吸附的营养物质、浮游微生物数量) 出发,结合质量源于 设计的理念,探讨优化目前制药纯化水系统工艺的方法,以期为药品生产企业制药纯化水系统的微生物控制问题提供借鉴 与参考。
  • 研究论文
    吴新宇, 刘毓彬, 闫闳, 林快乐, 周伟澄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8): 1085-1088.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8.006
    1,2- 二棕榈酰 -sn- 甘油 -3- 磷脂酰胆碱 (DPPC,1) 不仅可作为药用辅料,还可作为外源性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 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甘油磷脂酰胆碱 (GPC,2) 在 DCM 中,在 4- 二甲氨基吡啶 (DMAP) 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DCC) 的作用下,与棕榈酸 (PA,3) 反应得 DPPC。但发现产生了某一杂质,严重影响产物的纯化。分离、纯化后经 MS 和 1 H NMR 确证,该杂质为 1,1'- 亚甲基双 (4- 二甲氨基吡啶鎓 ) 双氯化物。把反应溶剂改为乙腈,并将 DMAP 投料时物质 的量比例从 3 降低至 1,目标产物 1 的收率由 33.20%提升至 49.18%,纯度 99.92%。
  • 专论与综述
    赵天, 李自财, 黄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10): 1350-1358.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10.006
    阿替利珠单抗作为一种新的PD-L1 抑制剂药物,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阿替利珠单抗为研究 对象,利用专利技术分析其相关专利申请状况,并重点从其技术主题和专利布局角度对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情 况进行剖析,从而为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该药物研发和专利布局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 专论与综述
    崔佳, 刘振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8): 1045-1052.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8.001
    基于非病毒方法的大片段DNA 定点整合技术具有成本低、容量大、无免疫原性,以及可避免遗传毒性和癌基因表 达等优点,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根据作用机制,可将基于非病毒方法的DNA 定点整合技术分为3 种, 即基于DNA 损伤修复的、基于重组酶的和基于转座酶的。3 种基于非病毒方法的DNA 定点整合技术均可以与成簇规律间 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 及其相关蛋白9(Cas9) 技术结合,快速、方便地将外源DNA 引导至目标DNA 区域。该文 总结了3 种基于非病毒方法的DNA 定点整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以期为开发更高效的细胞治疗体系提供新思路。
  • 药学管理与信息
    忻运, 王杰, 魏佳鸣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5): 731-735.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5.019
    根据2022 版欧盟GMP 附录1 关于洁净室监测的要求,探讨洁净室污染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该文运用网 格化风险评估工具,将洁净区域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区,结合颗粒物与微生物的监测指标,比较网格化与未网格化划分 所得的监测数据结果,尝试建立稳定且实用的洁净室环境监测计划。结果显示,网格化划分后的各项监测数据结果均符合 可接受标准。相较于未进行网格化划分的监测方法,该方法能探索洁净室环境的“最差情况”。洁净环境监控的侧重点已 经从单独要素控制转向整体策略控制,应关注关键区的气流流型、建立整体性的污染控制策略,以保证洁净环境符合欧盟 GMP 附录1 的要求。
  • 研究论文
    邓雯卿, 张珅, 王青青, 吴英姿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8): 1121-1128.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8.013
    建立了色水法测定预灌封注射器包装系统和西林瓶包装系统的密封性。在合理设置参数及制备阴性、阳性样品的基 础上,优化了真空度、负压保持时间、预灌封注射器包装系统处理方式,并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测定预 灌封注射器包装系统、西林瓶包装系统密封性的灵敏度为 10 ~ 15 μm,且其灵敏度在同等条件下优于 USP、EP 和国际标 准化组织中的方法。该法能有效测试预灌封注射器包装系统和西林瓶包装系统的密封性,为建立色水法检测预灌封注射器 包装系统和西林瓶包装系统密封性的标准提供了参考。
  • 药学管理与信息
    胡敬峰#, 刘荣#, 周勇, 冯巧巧, 杨敬鹏, 颜若曦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10): 1426-1441.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10.016
    生物制品具有分子结构复杂、生物学活性易变和理化特性多样等特点,同时其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生产中 使用的各种原、辅材料亦来源多样,且制品组分一般不能耐受终端灭菌处理,导致其无菌保证方面存在特殊性。文章阐述 了无菌药品生产中微生物、热原和微粒等的污染控制策略,并重点探讨和分析了生物制品生产的无菌保证特殊性,以促进 行业提高生物制品的无菌保障能力和水平,确保生物制品安全。
  • 药学管理与信息
    马骏威, 任连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9): 1289-1294.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9.018
    胶束制剂作为复杂制剂,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载药量、改善药物体内药动学、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具有较高的临 床应用价值。然而,胶束制剂的技术壁垒高、研发难度大。目前,国内尚无胶束制剂的相关技术要求。该文参考胶束制剂 的国内外监管现状,结合实际审评工作经验,从聚合物辅料、临界胶束浓度、结构表征、释放度、体内释药行为和用法研 究方面,分析了胶束制剂质量研究的注意事项,为胶束制剂的开发和监管提供了参考。
  • 专论与综述
    张涛, 黄 聪, 刘会文, 陆伟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12): 1603-1611.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12.001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剂作为延缓青少年近视的眼用制剂,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已上市的硫酸阿托品水溶液型 滴眼剂存在因pH 值低而导致的眼刺激性、制剂稳定性差和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该文对目前在研和在售的硫酸阿托品眼用 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文献调研和总结,分析了各种改善硫酸阿托品眼用制剂稳定性和依从性的技术方案特点和优 劣势,以期为阿托品眼用制剂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 专论与综述
    张天天, 吴东宇, 柴旭煜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5): 604-611.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5.002
    当前,食管病变的治疗手段多为全身给药,通常存在疗效不佳、不良反应严重等缺点。局部给药可有效提高病灶部 位的药物浓度,特别适合食管炎、食管癌及其他食管疾病的治疗。但食管给药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主要是药物滞留时间短 暂和难以渗入黏膜。近年来,多种用于食管局部给药的新型递送系统已被构建,以突破食管组织学和生理学上的递送难点, 为相关疾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该综述从食管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点入手,分析实现局部药物治疗的挑战,总结了口服制剂、 食管支架和局部注射等给药方案及体内外评价方法的新进展,为食管局部给药系统的未来开发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刘颖慧, 张霁, 李宝, 朱金莲, 王文贵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7): 956-964.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7.009
    采用流化床技术,以甘露醇颗粒为底物,制备了KRAS G12C 蛋白共价结合抑制剂XNW14010(1) 的固体分散体, 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载体种类、载体占比及甘露醇颗粒用量。所得优化处方为:载体选择PVP-VA64,且1、PVPVA64 、甘露醇颗粒的质量比为1 ∶ 1 ∶ 1.2。通过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GMP 车间进行了1 固体分散体的工艺放大。 PXRD 表征结果显示,1 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态存在;SEM 结果显示,1 固体分散体颗粒呈类球形,均匀层积在甘露 醇颗粒上。并且,所得1 固体分散体颗粒休止角小于40°,适宜继续制成片剂。基于此,进行了1 固体分散体片剂的放大生 产。体外溶出试验中,1 固体分散体片剂在pH 6.8 的PBS 中10 min 溶出率时接近100%。以Beagle 犬为模型的体内试验表 明,1 固体分散体片剂的药物体内暴露量是1 片剂的8 倍。
  • 专论与综述
    柳超, 唐小慧, 李莎莎, 陈建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9): 1171-1178.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9.001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内源性信使分子,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多重功效,不仅能够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还能与其他治疗方 式实现较好的协同作用。为提高其治疗效率,研究工作者们设计、制备了各种类型的一氧化氮纳米递送系统并用于肿瘤治 疗研究。其中,可控的响应性一氧化氮纳米递送系统以其出色的按需释放能力和优异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 述了基于不同纳米材料的可控、响应性一氧化氮纳米递送系统,并分别从内源性和外源性刺激响应功能讨论其在肿瘤治疗 中的应用,以期为一氧化氮纳米递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高超, 崔阳, 潘瑞雪, 许敏, 江玉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4, 55(6): 789-794. https://doi.org/10.16522/j.cnki.cjph.2024.06.007
    为了研究克立硼罗 (1) 原料药及其片剂的质量,基于其合成工艺,制备了 6 种有关物质,分别是:3-(4- 氰基苯氧基 )- 苄基乙酸酯(有关物质A)、4,4'-二(4-氰基苯氧基)-2,2'-双(乙酰氧基甲基)联苯(有关物质B)、4,4'-二(4-氰基苯氧基)-2,2'- 双 ( 羟甲基 ) 联苯 ( 有关物质 C)、4-[4-[4- 溴 -3-( 羟甲基 ) 苯氧基 ]-3-( 羟甲基 ) 苯氧基 ] 苯甲腈 ( 有关物质 D)、5-[2-( 乙 酰氧甲基 )-4-(4- 氰基苯氧基 ) 苯氧基 ]-2- 溴苄基乙酸酯 ( 有关物质 E)、4-[(1,3- 二氢 -1- 羟基 -2,1- 苯并氧杂硼杂环戊烷 -5- 基 ) 氧基 ] 苯甲酸 ( 有关物质 F)。上述化合物经 1 H NMR、13 C NMR、MS 结构确证,且纯度均大于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