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ISSN 1001-8255   CN 31-1243/R   ZYGZEA

当期目录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专论与综述
    赵丽丽, 朱玉强, 李朋, 朱中松, 刘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抗体偶联药物 (ADCs) 是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度靶向性和小分子毒素的强细胞毒性的新型抗肿瘤药,能在高效杀 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伤并降低全身毒性。这种被称为“生物导弹”的新型抗肿瘤药正在引 领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虽然已有三代 ADCs 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ADCs 各组分来解决 ADCs 的稳定性、细胞毒性、耐药性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已获批上市和临床在研的 ADCs,展望了下一代 ADCs 的创新方向,为 利用 ADCs 技术推进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思路。
  • 专论与综述
    张义宏, 谢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许多天然产物被证实能增强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并降低其不良反应。然而,紫杉醇与天然产物的共递送仍是药剂学 领域的重大挑战。近年来,通过药物自组装、药物载体、新型制剂形式等策略,已实现将天然产物与紫杉醇同时递送至肿 瘤部位。这些策略能实现天然产物和紫杉醇协同作用,从而提高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并克服耐药性。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 了系统梳理,重点围绕共递送系统的设计思路、释药特征、作用效果阐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共递送紫杉醇与天然 产物的抗肿瘤治疗提供研究思路与参考。
  • 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
    汪海波, 金辉, 肖扬, 金诗苑, 于安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贝曲沙班 (1) 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 5- 甲氧基 -2- 硝基苯甲酸 (8) 为原料,经酰化后与 2- 氨基 -5- 氯吡啶 (7) 缩合制得 N-(5- 氯 -2- 吡啶基 )-5- 甲氧基 -2- 硝基苯甲酰胺 (6) ;6 经还原制得 2- 氨基 -N-(5- 氯 -2- 吡啶基 )-5- 甲氧基苯甲 酰胺 (4) ;4 与 4- 氰基苯甲酸缩合制得 N-(5- 氯 -2- 吡啶基 )-2-[(4- 氰基苯甲酰基 ) 氨基 ]-5- 甲氧基苯甲酰胺 (3) ;3 经氨 解反应制备 N-(5- 氯 -2- 吡啶基 )-2-[[4-[( 二甲基氨基 ) 亚氨基甲基 ] 苯甲酰基 ] 氨基 ]-5- 甲氧基苯甲酰胺 (2),最后 2 与 马来酸成盐得目标产物 1。总收率 27.6% ( 以 8 计 ),纯度 99.9%。此外,合成了该工艺中产生的特征杂质,并对其产生和 去除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有关物质 D 为首次报道。通过控制还原反应温度、氨解反应的干燥温度以及二甲胺 / 正丁基锂 用量,可将特征杂质均控制在 0.15%以下。
  • 研究论文
    刘丽 , 黄静 , 朱小雨 , 季婷婷 , 王陈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章报道了一种艾拉莫德 (1) 的新合成工艺。首先,在三氯化铝作用下,起始原料 3- 甲磺酰胺基 -4- 苯氧基苯甲 醚 (2) 与乙酰氯反应,生成 N-(4- 乙酰基 -5- 羟基 -2- 苯氧基苯基 ) 甲磺酰胺 (3)。然后,3 与 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 醛 /N- 溴代丁二酰亚胺经加成环合反应,得关键中间体 N-(3- 溴 -4- 氧代 -6- 苯氧基 -4H- 色烯 -7- 基 ) 甲磺酰胺 (19)。19 经 氨水胺化得 N-(3- 氨基 -4- 氧代 -6- 苯氧基 -4H- 色烯 -7- 基 ) 甲磺酰胺 (7),最后 7 经甲酰化得目标产物 1。总收率由 27.4% 升至 33.0% ( 以 2 计 ),HPLC 纯度达 99.9%。新合成路线较短,避免了使用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试剂,条件温和,副反 应少,适合工业化生产。
  • 研究论文
    肖虎, 周昊, 史潇瑀, 都建卫, 张岱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控制司替戊醇 (1) 原料药质量,合成了 4 种有关物质,分别是 (Z)-4,4- 二甲基 -1-[(3,4- 亚甲二氧基 ) 苯基 ]-1- 戊 烯 -3- 醇 ( 有关物质 A)、双 [(E)-4,4- 二甲基 -1-(3,4- 亚甲二氧基 ) 苯基 -1- 戊烯 -3- 基 ] 醚 ( 有关物质 B)、(E)-4,4- 二甲 基 -1-[(3,4- 亚甲二氧基 ) 苯基 ]-3- 乙氧基 -1- 戊烯 ( 有关物质 C)、(E)-4- 甲基 -1-[(3,4- 亚甲二氧基 ) 苯基 ]-1- 己烯 -3- 醇 ( 有关物质 D),其中有关物质 C 和 D 为首次报道。上述有关物质均经 1 H NMR、13 C NMR 和 MS 确证结构。
  • 研究论文
    刘巧, 刘晓  , 温学美, 李素霞, 潘红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采用曲妥珠单抗作为肽图分析样本,从常规酶量快速酶切、低酶量过夜酶切和酶活测定 3 个方面,综合对比 了重组胰蛋白酶和 N-( 对甲苯磺酰基 )-L- 苯丙氨酰甲基氯酮 (TPCK) 处理胰蛋白酶的性能。结果显示,单抗经 2 种胰蛋白 酶处理后轻链覆盖度均为 100% ;而经重组胰蛋白酶处理后,重链的序列覆盖度优于 TPCK 胰蛋白酶处理组。快速酶切结 果显示,相较 TPCK 胰蛋白酶,尽管重组胰蛋白酶的漏切和非特异性酶切相对丰度更高,但在短时间内对单抗的酶切更完 全。低酶量过夜酶切结果显示,重组胰蛋白酶处理的单抗漏切和非特异性酶切相对丰度低于 TPCK 胰蛋白酶处理组。此外, TPCK 胰蛋白酶的酶切结果含有糜蛋白酶水解位点 (F,苯丙氨酸 )。进一步酶活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胰蛋白酶的活性 和稳定性优于 TPCK 胰蛋白酶。综上所述,2 种胰蛋白酶都可用于常规用量和酶切时间的肽图分析,但重组胰蛋白酶具备 更好的活性、酶切特异性和稳定性,是生物制品肽图分析和其他结构表征前处理的更优选择。
  • 研究论文
    尹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吲达帕胺 (1) 单室双层推拉式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分别优化了含药层处方、助推层处方和包衣 增重量。所得优化处方为含药层含 1 1.5 mg、聚氧乙烯 ( 相对分子质量 300 000)100 mg,助推层含聚氧乙烯 ( 相对分子质量 5 000 000)65 mg、氯化钠 20 mg,包衣增重为 4%。以优化处方制备 1 推拉式渗透泵控释片,并考察其在不同 pH 值介质中 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该控释片实现了 24 h 零级释放,释药行为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为新型 1 缓释制剂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 研究论文
    沈雯 , 施润 , 李卓远 , 陶琳 , 李俊松 , 李文 , 王洪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温经汤中主要的挥发油成分桂皮醛、丹皮酚、藁本内酯与 β- 环糊精 (β-CD) 的结合亲和力及包合物包封率的 相关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肉桂、当归 / 川芎、牡丹皮中的挥发油 ( 或挥发性部位 ),再基于温经汤全方提取挥发 油中 3 种挥发性成分物质的量比制备系列温经汤挥发油,并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相关 β-CD 包合物。通过热稳定性试验考 察包合物稳定性,以 HPLC 法测定包封率。采用相溶解度试验与分子对接试验研究 β-CD 与 3 种挥发性成分间的结合亲和力。 结果显示,桂皮醛、丹皮酚和藁本内酯物质的量比为 1 ∶ 2 ∶ 4、1 ∶ 1 ∶ 1 的混合挥发油 ( 挥发油浓度为 0.1%、0.2%和 1.0% ) 及三者比例为 2 ∶ 4 ∶ 1、4 ∶ 2 ∶ 1 的混合挥发油 ( 挥发油浓度为 0.1% ) 的包封率主要受各成分与 β-CD 本身的 结合亲和力影响 ;而对于桂皮醛、丹皮酚和藁本内酯的物质的量比为 4 ∶ 2 ∶ 1、2 ∶ 4 ∶ 1 的混合挥发油 ( 挥发油浓度为 0.2%与 1.0% ),其包封率主要受各成分物质的量比影响。该研究为实现温经汤颗粒剂制备过程中挥发油多成分的同步一致 性传递的包合工艺调控提供了思路。
  • 研究论文
    左杰, 熊伟 , 姜家书, 郭立, 胡灿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特征图谱、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与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批次舒腹贴膏,建立了 GC-MS 法测定舒腹贴膏中的 7 个成分 ( 樟脑、反式 - 橙花叔醇、异龙脑、龙脑、薄荷醇、α- 姜烯、α- 金合欢烯 )。采用 HP-INNOWax 色谱柱 (30 m×0.25 mm×0.5 μm),进样口温度为 230 ℃,载气为氦气,离子源温度为 230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15 批次舒腹贴膏成分聚为 2 类,主成分分析进一步筛选出 7 个造成样品批次间差异的代表性成分。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表 明,不同批次舒腹贴膏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行,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有效用 于舒腹贴膏的质量控制。
  • 研究论文
    冯霞兰, 杨梅, 张蓉琴, 陈红, 赵欣庆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 法同时测定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 (1) 中 16 种元素 ( 硼、镁、铝、钒、铬、锰、铁、 钴、镍、铜、砷、镉、锑、钡、汞、铅 ) 杂质的含量,并分析引起含量差异的原因。以钪、锗、铟、铋为内标,样品经稀释 后采用碰撞模式 ( 动能歧视模式 ) 测定。结果显示,16 种元素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方法检测限为 0.001 ~ 0.177 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 (n=9) 为 91.4%~ 104.8%,RSD 均小于 9.5%。样品中 16 种元素均有检出,经安全性评价, 最大日摄取量均低于其每日允许暴露量。分析表明,1 中元素杂质含量的差异主要由原料药的批间质量差异引起。所建方 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 1 中元素杂质的含量测定、来源分析及制剂的药包材筛选。
  • 药品生产洁净环境检测能力验证
  • 药品生产洁净环境检测能力验证
    赵燕君, 艾伦, 谢兰桂 , 田霖, 吴慧, 赵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让参加实验室按照《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591—2010》附录 E 方法现场检测一间洁净室的 2 个送风口风量, 可以评估参加实验室对洁净环境的检测技术能力。用全部参加实验室结果的中位值作为指定值,标准化四分位距、指定值 的标准不确定度、测量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合成的不确定度作为能力评定标准差, 以 2 个样品的 z 比分数作为统计量对参加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4 家实验室中,53 家实验室样品 A 和样 品 B 的 |z| 均小于等于 2,评价为“满意”,满意率 98.2%,1 家实验室的 |z| 大于 3,评价为“不满意”,不满意率 1.8%。通 过此次能力验证,客观、科学地评估了全国 54 家检验检测机构对洁净环境风量的检测能力,1 家企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还 有待提高。
  • 药品生产洁净环境检测能力验证
    赵燕君, 艾伦, 谢兰桂 , 田霖, 吴慧, 赵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让参加实验室按照《Ⅱ级生物安全柜 :YY 0569—2011》标准现场检测 1 台 A2 型Ⅱ级生物安全柜的下降气流高 效过滤器完整性,了解和评价我国医药工业洁净环境检测中对Ⅱ级生物安全柜高效过滤器完整性的检测技术水平。将参加 实验室对所测高效过滤器完整性的判断结果作为能力验证评价的直接依据。结果显示,17 家参加实验室的结果评定均为“满 意”,满意率 100%。
  • 药学管理与信息
  • 药学管理与信息
    赵燕君, 艾伦, 谢兰桂, 田霖, 吴慧, 赵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让参加实验室按《Ⅱ级生物安全柜 :YY 0569—2011》中的“测量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流速确定平均流速”方法 现场检测 1 台 A2 型Ⅱ级生物安全柜的流入气流流速,了解和评价我国医药工业洁净环境检测中Ⅱ级生物安全柜流入气流流 速的检测技术水平。用全部参加实验室结果的中位值作为指定值、标准化四分位距作为能力评定标准差,以 z 比分数作为 统计量对参加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7 家参加实验室的 |z| 均小于等于 2,结果评定均为“满意”,满意 率 100%。
  • 药学管理与信息
    廖萍 , 冯震 , 曹萌 , 陈一飞 , 唐黎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鼻用喷雾剂具有给药方便、分布均匀、不易流失及生物利用率高等优点,是目前研发和使用非常广泛的鼻用剂型。 鼻用喷雾剂尤其适用于鼻部疾病的治疗 ;同时在全身甚至脑部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因鼻用喷雾剂具有药械组合 产品性质,且不同动物种属鼻腔结构差异大、存在局部暴露和系统暴露双重性、递送剂量的稳定性与均一性监控难度大等 特点,其非临床研究的设计、操作和评价较为复杂,需特别关注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方式和周期、鼻黏膜毒性、肺部影响、 全身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本文参考国内外监管指南、文献报道和具体审评案例,探讨了鼻用喷雾剂非临床评价重 点和难点。
  • 药学管理与信息
    张皖晋 , 廖萍 , 詹惠中 , 张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鼻用喷雾剂因吸收快、起效快、可避免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在治疗局部和全身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 力。但因作用部位的特殊性,且兼具药械组合产品属性,鼻用喷雾剂的临床研究及评价存在一些独特的挑战。例如,给药 过程的控制、局部药代动力学、鼻黏膜的刺激性和安全性、特殊人群的关注等问题。文章基于国内外发布的相关指南与建议, 结合对具体品种的临床审评报告和研究进展的解析,探讨了鼻用喷雾剂的临床评价要点考量,为鼻用喷雾剂的临床试验设 计与实施,以及相关产品的审评和核查提供了参考。
  • 药学管理与信息
    麻银林 , 孔丽亚 , 雷东 , 贺学锋 , 胡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药监部门技术检查的视角出发,通过将某生物制品公司实施的制造执行系统 (MES) 项目作为具体案例,分析 和研究智慧监管背景下生物制药 MES 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要求及实践情况,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与方法参考, 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的合规性检查提供技术参考。文章围绕生物制药 MES 在数据完整性、流程追溯性、质量风险管理等核心 领域的实践,结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智慧监管相关技术要求,从生物制药 MES 信息化管理、常见功能、合规性 检查及与智慧监管对接的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形成兼具实操性与前瞻性的管理框架,助力行业提升 MES 系统应用水 平,推动监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协同发展。
  • 药学管理与信息
    魏贝 , 解晓妮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厄达替尼是全球首个获批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 靶向药,作为一种口服泛 FGFR 抑制剂,可用于治疗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成人患者,其研发和上市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该文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申请来源国、申请人分布、 技术构成分布对厄达替尼的相关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并从化合物、用途、药物制剂、合成工艺的角度对其专利技术进 行简述。希望可以使国内的创新主体进一步了解厄达替尼的技术发展脉络与态势,为国内相关制药企业提供技术发展和知 识产权战略方面的建议,助力我国药物创新和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药学管理与信息
    宋洁梅, 王华萍, 徐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已 3 年有余,发挥了一定的平衡药品创新与仿制作用。文章统计了自制度实施 以来,各类专利声明分布的具体情况,梳理了专利声明和专利登记存在的不当情形,为仿制药企业进行合理专利声明提供 了一定的决策参考。并且,该文建议中国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建立专利声明的审查机制和专利登记的异议机制,加强相 关部门的行政权力,以及明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错误登记的法律责任,以充分发挥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制度的创 新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