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ISSN 1001-8255   CN 31-1243/R   ZYGZEA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Perspectives & Review
  • 专论与综述 Perspectives & Review
    周建芬,柴芝兰,谢操,陆伟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泌体(exosomes) 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纳米尺度(40 ~ 100 nm) 的囊泡,在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号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在大小和功能上与合成的纳米颗粒类似,但作为天然内源性转运载体,具有毒性低、无免疫原性、渗透性好等优势,故可能成为更有应用前景的药物递送载体。本文主要介绍了外泌体的基本性质和获得方法、载药方法及其作为纳米载体在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和靶向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情况,并分析探讨了外泌体在载药和靶向递送方面的不足。
  • 专论与综述 Perspectives & Review
    都若曦,沈湉湉,张毅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度时间指示剂( 又称温敏标签) 可记录在冷链运输、仓储或终端使用阶段的温度变化轨迹,适于作为药品的智能包装。温敏标签通过颜色变化,直观地将温度变化轨迹转换成清晰的视觉信息。例如,采用10,12- 二十五碳二炔酸材料制成的温敏标签上的指示剂在初始状态(0 ℃ ) 呈蓝色,温度升高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红色并沿着毛细纤维轨迹向另一端扩散。因而,使用者可通过该视觉信息辨识得知药品是否经历过不适宜的温度,继而判断药品的货架寿命及质量安全是否受到影响。温敏标签根据用途可分为临界温度温敏标签(critical temperature indicator,CTI)、临界温度或时间温敏标签(critical temperature/time indicator,CTTI) 和时间温度温敏标签(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TTI) ;其中TTI 又分为可逆与不可逆标签,根据工作原理还可分为扩散型、聚合反应型和生物酶分解型。但TTI 价格较高,在国内的普及度并不高,并且研究也较少。本文根据工作原理分类综述了不可逆型TTI 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药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 专论与综述 Perspectives & Review
    刘筱雅,江昌照,高文彦,叶金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微乳作为一种具有粒径小、渗透性强、溶解度大、易于制备的新型递药载体,在药物制剂的开发过程中得到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微乳和基于微乳的经皮给药制剂在不同种类药物中应用的相关文献,介绍了微乳的组成、形成机制、优缺点及在各治疗领域的研究实例。微乳具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提高稳定性、延长作用时间和降低皮肤刺激性的优势,因此在经皮给药制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专论与综述 Perspectives & Review
    朱兵峰,陈迎会,张贵民,刘志钰,刘益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药合成过程中水分残留不利于反应的进行,还影响药物及制剂的稳定性、理化性质、溶出及药理作用等,因此水分几乎是大多数药物合成中的必测项目,通过有效除水严格控制反应体系中水分的含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水分的存在形式,常见除水剂和脱水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与除水能力,以及在药物合成的应用,为药物合成反应中水分的去除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Perspectives & Review
    翟小语,张毅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品包装材料可提取物和浸出物研究是相容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取物和浸出物是一种包含痕量挥发物、半挥发物、不挥发性物及痕量元素杂质的复杂样品,必须使用正交、专属、灵敏的分析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本文系统介绍了可提取物和浸出物的来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分析可提取物和浸出物中的应用,以及未知物的鉴定策略。
  • 专论与综述 Perspectives & Review
    黄璐,古双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针对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药物及研究进展,并重点对临床试验的热点药物如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磷酸氯喹、瑞德西韦等相关专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以期为进行2019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研究与药物临床应用的临床医生、医药企业、研究机构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 研究论文 Paper
  • 研究论文 Paper
    白文钦,宋传玲,唐贞波,王友国,张贵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改进了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药物克拉屈滨(1) 的合成工艺。以D-2- 脱氧- 核糖(2) 为原料,经甲基化、羟基保护和氯代反应得到1- 氯-2- 脱氧-3,5- 二-O- 对甲苯甲酰基-α-D- 呋喃核糖苷(5)。在相转移催化剂三(3,6- 二氧杂庚基) 胺和氢氧化钾作用下,5 与2,6- 二氯嘌呤反应得到2,6- 二氯-9-(2- 脱氧-3,5- 二-O- 对甲苯甲酰基-β-D- 呋喃基)- 嘌呤核苷( 6),6 在饱和氨气/ 甲醇溶液中加热反应,引入6- 位氨基,同时脱除保护基得到1,ee>99%,总收率52%。该工艺中,相转移催化剂有效地抑制了α- 异构体的产生;反应中无需加入醇钠,避免了嘌呤类碱基金属盐和杂质2- 氯- 7-(2- 脱氧-3,5- 二-O- 对甲苯甲酰基-β-D- 呋喃基) 腺嘌呤核苷(7) 的生成;中间体及产物纯化方法简便,无需柱色谱分离。该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 研究论文 Paper
    郭建锋,陈怡,李莉娥,田峦鸢,汪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改进了抗病毒药盐酸利匹韦林(1) 的合成工艺。甲酰乙酸乙酯(2) 和S- 甲基异硫脲(3) 反应得2- 甲硫基- 4- 羟基嘧啶(4)。在甲磺酸催化下,4 与4- 氨基苄腈(5) 在乙二醇二甲醚中反应得到4-[(4- 羟基嘧啶-2- 基) 氨基] 苄腈 (6),反应温度由200 ℃降至110 ~ 120 ℃。6 与溴化氢/ 乙酸溶液反应得到4-[(4- 溴嘧啶-2- 基) 氨基] 苄腈(7)。用乙酸钯和三( 邻甲基苯) 膦代替10%钯炭作为催化剂,4- 溴-2,6- 二甲基苯胺(8) 与丙烯腈(9) 反应得到(E)-3-(4- 氨基- 3,5- 二甲基苯基) 丙烯腈(10),其顺式异构体含量由20%降至0.60%,后处理时用重结晶代替柱色谱分离纯化,收率由 48%提高至87%。7 和10 在缚酸剂1,1,3,3- 四甲基胍(TMG) 的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再与草酸成盐、纯化得到1,纯度 99.92%,1 顺式异构体的含量降至0.08%。优化后的工艺操作简便,总收率52% ( 以2 计)。
  • 研究论文 Paper
    褚延军,王春燕,刘戈,提文利,张贵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米铂(1) 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十四烷酸( 2) 和氢氧化钠在乙酸乙酯/ 纯化水混合溶剂中反应,经静置析晶得十四烷酸钠( 3)。3 和奥沙利铂( 4) 在水中反应,经静置析晶、抽滤、热纯化水淋洗和精制后得1,纯度达 99.91%,总收率79% ( 以2 计), 并且将1 中3 和草酸的含量均降至0.05%以下。优化后的工艺对原料2 的质量要求降低:同系物十至十六烷酸单杂含量不超过0.2%,各杂质含量之和不超过1.0%即可得到合格产品,后处理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 研究论文 Paper
    秦立太,李靖,肖川,丛日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设计了替米沙坦关键中间体2- 正丙基-4- 甲基-6-(1- 甲基苯并咪唑-2- 基) 苯并咪唑(1) 的新合成路线。正丁腈(2) 与甲醇或乙醇在氯化氢作用下反应得到正丁基亚胺酯(3) 的盐酸盐,经碱化得到游离的3,再与4- 氨基-3- 甲基苯甲酸(4) 反应得到4- 丁脒基-3- 甲基苯甲酸(5)。5 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中间过渡产物,然后直接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关环生成2- 正丙基-4- 甲基苯并咪唑-6- 羧酸(6)。6 与N- 甲基邻苯二胺盐酸盐(7) 脱水缩合生成1。该路线采用了2 次叠缩工艺,简化了生产操作,总收率高达79% ( 以4 计)。
  • 研究论文 Paper
    顾怡雯,左甜甜,张君,沈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课题采用改进的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 聚乙烯亚胺(PEI) 纳米粒,并通过亲疏水作用力和电性吸附原理分别将多西他赛(1) 和光敏剂IR820 共同装载于PLGA 内核和PEI 阳离子亲水外壳中。为使纳米粒具有长循环功能,选用负电性肝素(heparin,H) 修饰在纳米粒表面使电荷翻转,得到共载药纳米粒(1@IR820/H NPs),从而实现将化疗/ 光热/ 光动3 种肿瘤治疗相结合,达到理想的抗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治疗效果。制备并表征了所得纳米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考察了其在体外经近红外光(808 nm) 照射处理后对乳腺癌细胞4T1 增殖和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得的1@IR820/H NPs 的粒径为(192.7±4.1)nm,ζ 电位为(-22.6±1.9)mV。细胞摄取试验表明,与1@ IR820/H NPs 共孵育的4T1 细胞经近红外光照射处理后,明显增强了摄取能力。体外活性氧试验表明,细胞摄取的增强可提高光动治疗效果。另外,共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毒性明显高于游离药物。抗肿瘤转移试验表明IR820 及共载药纳米粒可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并且Western Blot 技术表征显示抗转移作用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的表达减少有关。
  • 研究论文 Paper
    邢文改,刘喜纲,常金花,杜晓鹃,刘翠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速搅拌制粒法制备了黄芩苷镁盐肠溶颗粒。首先通过正交设计优选颗粒内芯的制备工艺,再用Eudragit L30D-55 包肠溶衣。结果表明,优化后颗粒在0.1 mol/L 盐酸和pH 6.8 介质中2 h 内累积释放率为(4.12±0.62)%和 (99.33±1.11)%。大鼠体内药动学试验表明,黄芩苷镁盐的cmax 为(0.80±0.49)mg/L,AUC0 → t(20.23±4.89)mg·L-1·h,与同法制备的黄芩苷肠溶颗粒[(1.16±0.38)mg/L 和(22.59±3.88)mg·L-1·h] 无显著性差异,可以为黄芩苷镁盐的继续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Paper
    王梦娅,祖向阳,陈凡,赵战勤,薛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CS-NPs) 载体,并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 为主要评价指标优化了工艺参数。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C) 标准强菌株H37Rv 的保护性抗原蛋白Rv0180c(GLDKNKFDIRVVSPDEARRLY),经异硫氰荧光素(FITC) 标记后载入优化的空白CS-NPs 中,获得结核多肽壳聚糖纳米粒(Pep-CS-NPs)。所得空白CS-NPs 的平均粒径、PDI 和ζ 电位分别为(148.13±2.24)nm、0.197±0.013 和(+18.00±0.89)mV ;4 ℃放置28 d,粒径未见显著增大。Pep-CS-NPs 的平均粒径、PDI 和ζ 电位分别为(186.93± 8.80)nm、0.254±0.014 和(+12.07±1.68)mV,包封率和载药量为(45.20±2.95)%和(12.92±1.1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 Pep-CS-NPs 缓慢释放多肽,48 h 累积释放率为56.6%。本试验表明,离子交联法制备载多肽CS-NPs 的工艺简便稳定、条件温和,所得制品粒径大小适宜、分布均匀,且具有明显缓释作用,有望作为治疗结核病的新型疫苗。
  • 研究论文 Paper
    王纪元,顾留歌,秦燕,檀琼,魏福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建立了大鼠血浆中沃替西汀及其体内羧基代谢物的LC-MS/MS 测定方法,并用该法研究其在SD 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以氘代沃替西汀为内标,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法处理后进样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柱,以含0.1%甲酸的10 mmol/L 甲酸铵水溶液(A) ∶甲醇(B) 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分析时间5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沃替西汀及其羧基代谢产物定量离子对分别为m/z 299.1→150.1 和m/z 329.2→286.3,内标氘代沃替西汀离子对为m/z 302.3→150.0。沃替西汀线性范围为0.3 ~ 100.0 ng/ml(r=0.998 6),羧基代谢物线性范围为0.9 ~ 300.0 ng/ml(r=0.999 2)。沃替西汀及其羧基代谢物的批内和批间RSD 均小于15%。SD 大鼠单次口服6 mg/kg 沃替西汀后,沃替西汀及其羧基代谢物的t1/2 为(2.66±0.35) 和(1.76±0.19)h,cmax 为(18.60±5.34) 和 (309.00±84.10)μg/L,AUC0→t 为(123.0±28.9) 和(1 165.0±236.0)μg·h·L-1。本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沃替西汀及其羧基代谢物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 研究论文 Paper
    廖萍,张景辰,李帅,陈桂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aco-2 细胞单层是评价体外药物渗透性最常用的模型,需进行验证与标准化。本文旨在结合相关指导原则,通过广泛调研文献数据,并针对关键技术要点与业内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就Caco-2 细胞单层渗透性测定评价标准达成共识性建议,供制药企业及监管部门参考。
  • 研究论文 Paper
    谭继华,赵婷婷,潘红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钆布醇一水合物、钆贝葡胺、钆双胺、钆喷酸单葡胺4 种钆类造影剂中钆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气氛氛围和称样质量等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本法检测条件为气氛氛围(O2)60 ml/min,从室温以20 ℃ /min 升至800 ℃。精密度试验中,经优化后的热重分析法测定钆含量的相对误差及RSD 均在2%以内,可为后续测定钆含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 药学管理与信息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 药学管理与信息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朱亚芳,张自强,徐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局部起效的皮肤外用制剂用途广泛,剂型多样。此类制剂辅料成分复杂,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参数的微小差异就有可能导致产品不同的质量特性,从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汇总了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相关技术法规要求,介绍了体外一致性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手段,并探讨了体内一致性评价的决策树和等效标准,力求为相关产品的研发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 药学管理与信息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曾洁,张容霞,刘冬,蒋华良,刘桂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上海药物研究所的1 402 件中国发明专利为基础,对专利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系统的梳理,重点分析了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专利申请概况、专利布局,介绍上海药物研究所专利管理和保护的现状,对专利保护提出建议,旨在更好地为科研成果保驾护航。
  • 药学管理与信息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陈烨,丁锦希,郝丽,唐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制品疗效显著、价格高昂,采购是价格调控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已有4个生物类似物获批上市。生物类似物应如何开展采购,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与供应的同时,有效控制价格,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生物类似物采购模式,并就生物类似物的采购方案给出政策建议。
  • 药学管理与信息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王霞,陈恒青,朱建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了提升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继推出一系列法规和指导原则,这对制药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度量标准是成功实现质量体系的一个挑战,合适的量度标准能够指引企业改进的正确方向。美国FDA 为鼓励实施现代的、基于风险的药物质量评估体系,实现21 世纪制药行业的愿景,提出了质量量度计划,这一计划对于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叙述了质量管理系统中质量量度的定义、发起背景和发展过程,并简单介绍了质量量度指标,最后根据美国FDA 提出的质量量度计划结合药品管理的变革,指出中国制药企业实施质量量度的意义,并为企业如何提高质量体系以及增强竞争力提供一些建议。